银价跨越每盎司50美元关口是个里程碑。价格突破,晚来也总比不来强,白银用了45年才等待到这一刻。由于白银市场规模相对较小,又兼顾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,因此曾成为价格操纵的对象。在着名的亨特兄弟白银逼仓操纵下,国际银价在1980年初曾达到了每盎司50.36美元的水平。当时的国际金价是每盎司850美元,虽然也处于历史高点,但金银价比为惊人的17左右,几乎接近18世纪早期牛顿担任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时制定的15.5的水平。
1980年初经历高点后,黄金和白银双双进入深度调整期,只不过黄金调整期相对短一些,在不到30年后的2008年完成了价格修复,并超过了此前的高点。相比之下,白银由于之前站得太高,跌得更勐,复苏得也更慢,直到今年才攀上了曾经的高峰。在近期国际金银价格双双创出历史高点的情况下,金银价比在80左右,更贴近本世纪以来的均值。
在45年里,国际金价是之前的5倍,国际银价重回巅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国际金价带动下实现的。当国际金价涨得太快,投资门槛被不断提高后,买入白银成为低成本的替代选择。拥挤的交易甚至放大了白银的吸引力,加速银价追赶金价的步伐。因此,今年以来国际银价的涨幅超过了国际金价。这种“穷人的黄金”摇身一变,成为交易员口中“打了兴奋剂的黄金”。
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、工业需求激增、物理供应受限,以及强劲的投资需求,共同推动了银价进入前所未有的高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当前国际银价超过了1980年的水平,但如果扣除通胀因素,还远不及当时。1980年的最高盘中价格经通胀调整后的相当于当前的大约210美元,现在的国际银价只是这一理论数字的四分之一。当然,国际银价突破历史高点更重要的并非数字的比较,而是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心理桎梏,即白银可以在非操纵的情况下,在单纯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达到这一水平。
国际银价突破用了漫长的40多年时间,但从超过54美元/盎司的高点,回落到50美元/盎司以下,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。之后的国际银价肯定还会经历一波波调整,但波动会以50美元/盎司作为新的基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白银市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配。不同于被各国央行广泛持有的黄金,白银市场在遭遇流动性短缺时并无“最后卖方”。在交易层面上,对美国可能加征关税的担忧导致纽约市场实物银库存积压。白银有比黄金更强的工业属性,但主要的应用市场并不在美国,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。白银在工业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夹缝中,这让其后期走向可能会更接近于铜,而不是黄金。
